2014年9月26日上午, 由肇庆学院美术学院主办、肇庆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学院教师成果汇报展座谈会”在肇庆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正式举行。座谈会由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薛国庆副教授主持,肇庆市军分区政委陈万仕、肇庆市原文联副主席画院院长邬邦生、肇庆市美协主席莫肇生以及美术学院新老教师出席了会议。座谈会上肇庆学院教师及肇庆艺术界人士先后做了发言,对美术学院的发展进程、专业演变和发展导向、艺术创作和职称评审、教学和高校美术人才培养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徐洪波、张兰坡、李小军、胡荣奎、王锡斌、李甲辉、牛翰鼎、石景瑞等老师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就专业创作、学科教育等问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美术学院院长梁善全面概括了美术学院的发展进程、专业演变和发展导向。梁院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美术学院教师成果汇报展及作品集对展示教师成果、加强交流、培养双师型人才所起到的作用。对于学科发展,梁院长认为美术学院不仅是全省最早开设美术教育专业的院系,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在省内也是名列前茅。对于美术学院以后的发展,除了坚持把美术教育专业做大做强,对一些新开设的专业,如工艺美术等其他专业也要全面推进,才能更好实现美术学院可持续发展。
在肇庆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大背景下,鲁力老师对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应该担当的角色和所能起到的作用做了分析。鲁力老师认为文化强市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非常丰富;文化产业特别发展,有大量的文化产业向外输出;高雅艺术在城市里作为艺术价值判断的主流标准。对于文化强市的社会分工、表现形式,鲁力老师认为群众文化活动更多作用于政府,是政府给市民提供的文化福利;文化产业发展则有赖于企业与高校设计专业的发展,是一种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行为;对于促进高雅艺术的发展,高校艺术院系的绘画、雕塑等纯艺术专业责无旁贷。将美术学院的绘画专业、美术展览办好,让美术学院老师的作品走进日益增多的公立或私立美术馆、走进社会大众,就是对肇庆市文化强市最大的贡献。
徐浩艇老师在座谈会上探讨了美术创作与职称评审的关系问题。徐浩艇老师指出,现在高校评职称,因国家人事部门制定了很多规则标准,如对外语、计算机、教学等要求,最后才是对专业水平的要求,所以很多高校美术教师专业水平高,但并不符合评职称的诸多条件。对此现状,徐浩艇老师认为美术院校评职称更应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准、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应是所有艺术院系老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最后,徐浩艇老师还就艺术家创作出好作品应该具备的条件进行了探讨,认为应该具备三点:适合艺术创作的社会大环境及学术自由的氛围;艺术创作的硬件设施,如工作室、艺术园区等创作场所:艺术家一颗热爱艺术的心,深入生活,勤于创作。
肇庆市原文联副主席画院院长邬邦生先生在讲话中一再强调肇庆学院美术学院是肇庆市艺术创作的一块热土,美术学院的创作繁荣很大程度折射出肇庆市艺术繁荣。邬邦生先生对“繁荣”二字作了进一步解释,认为“容”表示光荣,一个艺术家很优秀、创作出很多好作品代表光荣,而“繁”表示整体,当一个城市整体出现很多好作品,代表一个城市艺术繁荣。邬邦生先生希望艺术家能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创作题材、创作内容,这样作品才会让观者有亲切感。同时,各个画种的作品都要注重写意精神,这种写意精神就是指作品内涵、立意,缺乏写意精神的作品很难真正做到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生活。
肇庆市美协主席莫肇生先生在讲话中围绕“以德为善”对艺术家的创作行为进行探讨。莫肇生先生认为,每位艺术家、每位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创作都会影响周围人的创作。现在很多艺术家都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突出成就,在肇庆市原来比较单薄的领域如漆画、设计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贡献,并影响了其他艺术家的创作。莫肇生主席希望每位艺术家都要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创作水平,进而促进整体创作水平的提高。
美术学院副院长武东对教学与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阐释。武东副院长认为美术学院现在的设施、创作场所还远远不能满足美术学院目前的发展,很多教师在校内没有自己的工作室,学校并没有形成一个创作群体。随着日后艺术大楼的正式使用,将会极大改善美术学院的创作环境和硬件设施,从而推动教师的艺术创作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武东副院长针对教学方案做了阐述,他指出以后美术学院教学方式分两条线路,一是常规教学,二是实验室教学,前者以打好学生基础、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后者是让更多学生走进实验室,提高创作能力,多出成果为主要目的,随着日后教学设施的完善,实验室教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韩靖老师对高校艺术老师的使命、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连的,要想清楚高校艺术老师的使命,首先就要认清艺术和人生的关系,认清艺术的使命。艺术的使命在于关注人类的心灵和命运,为人类命运呐喊,为人类心灵疗伤。艺术要实现这样的使命,要求艺术家是时代清醒的观照者,能有勇气自由表现当下社会及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盲目的跟风者。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于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独立思考,始终保持对生命和美的敏感,并将这份独特的感受在艺术训练中与对形式感的训练结合起来。
徐洪波老师对陶艺教学和国际交流问题阐述了自己独特观点。认为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里的非专业业余陶艺教学更多是创作思维实验教学,陶瓷材料只是一种媒介。徐洪波老师还提及美术学院陶艺实验室得益于陶艺的包容性以及学校支持等原因,近年的国际交流相对较多,他呼吁为了让学院教学和创作趋于至善,学院老师应该立足自身文化需求,做好自身工作,让陶艺及其他艺术的国际交流成为常态。
张兰坡老师对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教师作品展表示极大赞同,他认为在当代社会里,油画、国画等传统绘画形式虽然不像以往重要,但教师作品展对促进教师创作、陶冶情操还是有很大作用,重拾画笔让他收获颇大。他希望美术学院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展览,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李小军老师在座谈会上与众人分享了自己的漆画教学与创作心得,认为艺术创作贵在坚持。李小军老师这些年一直坚持创作,先后参加国内众多展览,他认为艺术要勤于动手才能出好作品,老师是如此,学生也是如此。尽管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非常艰苦、非常寂寞,但只要内心目标明确,总能创作出一些好作品。
美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胡荣奎老师探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并介绍了美术学院近年在这方面的发展状况。近年在美术学院的支持与鼓励下,美术学院许多同学在校期间发挥专业优势开始了创业尝试。目前,美术学院已经形成了掐丝艺术品、纤维艺术品、漆艺艺术品等多支艺术品加工团队,这些成品已经实现量化和市场化,逐步形成区域品牌效应,得到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相关媒体的广泛关注。胡荣奎老师希望日后能更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创作潜力,让艺术设计与市场进一步结合,让学生以高雅、实用的艺术作品影响社会。
王锡斌老师对产品设计与就业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产品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能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找到满意的工作。王老师对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表示高度认可,认为以家具设计为核心,灯具设计等为辅的课程体系非常符合珠三角地区这一全球最大的家具产业中心,毕业生凭自身所学找到与家具设计相关的工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与此同时,美术学院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大权威的设计竞赛并取得不俗佳绩,提高了企业界和设计界对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认可度。
李甲辉老师对动画教学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认为动画创作与教学应紧跟市场的发展,目前国内的动画市场趋于饱和,动画作品要得到观众的关注,一定要走精品路线。一些粗造滥制的动画作品慢慢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精品动画能够在动画市场中得更多的关注,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学生的培养上,除了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最好以项目带动教学,突出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才能创作出精品动画。
牛翰鼎老师对油画创作中的新技法与新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油画的创作在中国发展非常快速,其中在新技法的创新上就包括传统元素的回归、新科技的应用、新材料的组合、新风格的展示。所谓传统要素的回归,就是在西方油画的创作中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意境,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情油画。新科技的应用是电脑绘图在油画创作中的具体实现,通过电脑辅助勾画,让油画的创作在金属感和未来感上带有了强烈的现代气息。新风格的展示就是在众多创新背景下产生了新的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创作内容,这是油画新风格形成的基础。而油画创作的新趋势则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内容的发展更加具有现代性,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是方法的发展更加具有多元性,结合多种材料和多种绘画方式;第三是对文化特性的保留,越来越多地加入中国传统元素。
石景瑞老师对国画教学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石老师对美术学院近年来国画课堂教学、国画创作以及在省市级国画专业竞赛中屡获殊荣表示高度认可,并认为这与近年来美术学院重视教学、尊重教学规律密不可分。与此同时,石景瑞老师对进一步提高美术学院国画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进一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范类国画教学体系建构和完善教学设备、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此外,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因材施教对于国画教学来说也尤为重要,它是绘画教学中的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
美术学院教师成果汇报展座谈会经过与会教师、艺术界人士的充分交流、讨论和共享,对美术学院艺术发展做了进一步梳理和探讨、总结和前瞻,取得了很大成果。座谈会的成功召开,对美术学院美术教学、艺术创作、学科研究等方面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