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临摹是指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古人对临摹的认知见“传移模写”。
在现代照相术和印刷术未诞生之前,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历代名家佳作大抵收藏于宫廷贵胄之深宫内院,无佳缘则终生难得一见。法书的勾填本和绘画的临摹本如同现代书籍一样,是经典书画能广泛流传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书画学习的最主要的手段。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靠神龙定武等勾摹拓印本才有了现今可见的具体实物;对于唐代人物画大家张萱的作品风格,我们也是依照宋徽宗赵佶的《捣练图》宋摹本才不至于是凭空乱想。谢赫把“模写”作绘画美学名词肯定下来,并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对这一技巧与训练均极为重视。模写的功能,一是作为基本功练习,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谢赫并不将它等同于创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
依照今天已几可乱真的照相及印刷复制技术,临摹虽然失去了历史上曾作为作品流传的手段意义,但仍然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学习方法,并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现代临摹书画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点上:一、在技术上知规范。如初学者针对某个画种的技术性学习,如基础材料的认识和掌握运用、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绘画语言、造型训练、色彩运用、节奏的处理、构图布局等等基本规范都可以通过临摹得到。二、明道之高低。通过临摹过程中的仔细观察、分析、体会,加深对经典作品的认知和了解,通过一笔一划的具体过程去体验原作中的意境、韵味,提高审美能力,知雅俗。认识到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自己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三、通古今之变。在临摹过程中深入思考原作者在这张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和情感状态,思考原作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张作品中哪些是可为和哪些又是不可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乃至进一步思考在当下历史条件下同一个主题中可为和不可为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思考方向和艺术高度上又有了怎样新的发展的可能性。
临摹是非常好的学习和研究方式,也是与历代艺术大师建立连接最便捷有效的方式。临摹方式有三种:对临、背临、意临。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对经典作品最好是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以达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效果。
为引导青年画家根植传统、传承经典, “致敬经典”——首届肇庆市青年美术临摹作品展自2021年年底公开征稿以来,全市各县区及部分原肇庆户籍学籍青年艺术家踊跃投稿,至截稿共收到作品近400件,其中特邀作品12件;经肇庆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相关专家对参选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55件,入选作品202件,现结集为册,是为序。
毛宜
二零二二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