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金石学肇始于北宋,欧、赵跋尾,启文史之资,目录所载,百不存一。吕大临《考古图》二续二集、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暨王寀《汝帖》,摹刻金石文字,今所见者,稀如星凤。而玺印图形,流传更鲜,宋元以前无闻矣。元明以降,始有摹诸花乳、辑成卷帙,篆刻谱录遂兴。王、彭、汪、何诸家,卓立风雅,然未能追法秦汉,故气息渐靡,殊失其本。至邓完白出,化汉魏贞石于刀石笔墨之间,计白当黑,开一代风气。赵 叔、吴缶庐、黄牧甫,踵而继之。凡钟鼎、摩崖、碑版、造像、灯布、殳玺之类,皆化诸方寸,调和腕底,或沧浑高古,或格致清新,风流余韵,至今未歇。而缶翁又以金石之法,镌勒砚铭,与传世唐宋砚铭其法殊异,谓别辟蹊径可也。
吾友肇庆李刚君,幼嗜金石,擅工八法,追攀名贤,摩挲岁时。发西江文房之胜,取汉魏碑版以入砚铭,词清调雅,翰墨朱痕,铁笔蜚声。至于传道授业,立身楷模,黉门之教,于斯复见。庚子暮春,乃取老子《道德真经》隽语,参以缶翁款识之法,操以金石镌勒之迹,积稿盈箧。心力所聚,拱璧驷马,何以易之?择其佳好,编次成篇,命余序引,以叙梗概。李君向慕西泠,素心如一,其勤其执,余以户牖之见曷能言之哉?昔与李君泛舟斧柯,江水如蓝,俯拾散落,镌凿为砚,常在案头。适披览房山石经《唐明皇御注金刚经》,对勘易县龙兴观《唐道德经幢》(亦明皇御注),谛视朱痕,忆曩昔从游之好,聊纪岁月云。
庚子立夏雨霁,西泠后学蓬莱张永强于京师。
张永强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编审
个人简介
李 刚
字海焜,广东吴川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教授)。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肇庆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砚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肇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肇庆市拔尖人才。
书法篆刻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中国书法家协会教学成果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篆刻艺术评展,广东省第五届“南雅奖”书法篆刻展(银奖),广东省"康有为"书法展(优秀奖),广东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广东省高校书法篆刻展(教师组一等奖)。著有《李刚篆刻选》《李刚书法篆刻作品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翰墨情·金石缘——李刚书印文砚选》《道德经印谱》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在《中国书法》发表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