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资讯
当前位置: 展览资讯 > 展览回顾 > 正文

参展作品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10日—11月1日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肇庆学院 展览地点:肇庆美术馆

 前 言


1959年,20岁的林丰俗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专业。五年后毕业,分配到怀集文化馆。1975年,调至肇庆地区群艺馆工作。若以1981年调入广州美院中国画系任教为界,他在肇庆地区已连续工作了18个年头。

从20出头的青春年华步入40余岁之人生盛期,林丰俗的足迹恰好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古训相吻合。农村的生活经历以及多年在粤西山区的体验,塑造了他的人格和艺术取向。眷恋田园乡土,崇尚造化自然,一种发自灵府的淳朴乡情影响了他一生的审美取向。他所有的创作灵感都深深植根于南方田园的生活土壤之中。平畦浅壑,土径石桥,山峦水涌,乡居农舍,在平常而质朴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中,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一种迥异于人的艺术可能。“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清人袁枚《遣兴》这首诗,是他奉为圭臬的名句,也是林丰俗一生艺术行旅的缩影。

作为一个山水画大家,肇庆的村野田畦和林泉髙致,滋养和促成了他的跃升,构筑起他平易率真、醇和自然的艺术特色。他在肇庆完成了最重要的蜕变。在惊雷乍响,大地回春的时节,林丰俗也登上了艺术人生的转折点,一片广阔浩渺的新空间就此展开。

林丰俗与肇庆,以及肇庆之于林丰俗,是本次特展的宗旨所在。重溯这段历史,既是美术史研究的需要,更是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他的艺术精神。按照李伟铭的解读,《大地回春》“致力于表现自然界季节转换的倾向,可以视为在《石谷新田》和《公社假日》中那种敏锐的直觉的进一步发展。”我赞同这样有见地的判断,《大地回春》确实可视为林丰俗肇庆时期创作的一个高点。这里借林丰俗作品标题,再厘出“云山叠翠”、“石谷新田”、“星湖春晓”、“篱竹含雨”、“大地回春”五大版块作展示,重点落在林丰俗与肇庆有关联,尤其是肇庆时期创作的作品。配合相关的图文资料、复原当年部分场景,以期立体、真实地呈现林丰俗肇庆18年间的艺术行履。

林丰俗一生都与肇庆有非同一般的关联。他的成名之作《石谷新田》《公社假日》及《大地回春》《深林》《木棉》等一系列代表性作品,大都出自肇庆时期。而在他在肇庆十八年积聚、酝酿、求索和递变的艺术行程中,有一个与郝鹤君、冉茂芹、罗国贤、黎楚池等人组合的艺术群体互相砥砺,还有各地众多饥渴的年轻美术爱好者求艺受教。肇庆地域40年前至为浓郁的美术氛围,是当今肇庆美术之所以蓬勃兴旺,以至成为强项的重要伏笔。

肇庆美术馆新馆开馆,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标志性文化盛事。林丰俗作品特展作为首项大展,寄寓着肇庆这方水土不会忘却众多前辈艺术家和文化人的奉献,也表明林丰俗等人所为之努力、所期许的愿景正成为现实。大地回春,之后是一片郁勃繁茂。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肇庆学院特聘教授

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艺术家简介

林丰俗(1939-2017),广东省潮安县人。195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4年毕业,到怀集县文化馆工作。1975年调至肇庆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1981年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先后为副教授、教授、山水科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委员 ,广东画院特聘画家,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